Accessories
我觉得讲到勒克莱尔,Hyperbar动力技术不得不提。这是一种法国独创的超高增压柴油机。最大的特点么.....高压补燃涡轮增压。说明白点儿就是:传统的涡轮增压器,压气机后增压气流流入内燃机Diesel循环。这个不一样,压气机后气流分成两股,一部分做Diesel循环,另一部分送入补燃室Brayton循环。一般增压器后压力奇高,传统压气机压比一般是2~3,这货得有4~6,与之对应的,气缸压比比传统柴油机要低得多。如图
一句话总结,就是这个坦克纸面性能不错和法国目前陆军定位(全功能快速干涉)相配,只不过有些地方有点玄学。
GIAT对此进行了几次改型包括加上block II和blockn的后续型号也是按照这个用途设计。但是至今没有什么公开资料说清楚他从80年代就开始构想的所谓信息战到底是一个什么具体路数。Le Leclerc XLR在防务展上亮相以后,法军方对外的声称,组建“蝎子”信息化地面战斗群以及所谓的“3D模拟作战系统”。
从原始设计上来看(XLR并没有公布),中控是一个数位计算机,连接车上所有的目标观测器、传感器、弹道计算机与所有的稳定系统(包括观测器与主炮),然后在猎歼框架下,有VDU显示屏同时可以让成员分享视角。
而这组VDU同时可以用VETRONICS来自动监控车辆的故障部位(包括动力、电力与计算机等)、输入射控参数以及快速传递信息等,以及Battlefield Management System(BMS)系统的整合,包括彩色显示器、计算单元以及数位无线电连接界面,以数位通讯网路将配备BMS的各车获得的信息情报统整起来,搭配车上的导航次系统(整合惯性导航与GPS卫星定位系统)与电子地图系统。
只能说看起来智能化很高,但是信息战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。DGA开发的信息战系统包括,“克莱芒蒂娜”微型卫星电磁信号探测研究过程、空间观察雷达成像模拟系统(SIROS)和战区空中警戒能力模拟系统(SICAST)以及保证国防信息安全系统安全的入侵探测、报警、自动跟踪项目(MIRADOR)和国防部敏感信息加密软件(ACID)。这里面没有一套系统是直接针对于装甲编制的,最多勒克莱尔的BMS可以和SICAST有所兼容,但是在法军30年远景计划中,根本没有任何编制上的体现。
所谓的“发动机超频”。实际上就是V8发动机强行涡轮增压。SCAM V8X-1500 柴油引擎SCAM V8X-1500 柴油引擎到了1500,而比较亮点的就是28推重比。这个在加速性能上的测试已经很多了。
其次是整合式动力模块勒克莱尔的整合式动力模块(Turboeca)的Turbomeca TM-307B辅助动力系统,功能上主要是各种情况下分配电力,而从设计上首先相当于把所有动力输出构件整合成了一个包。但是这种设计除了便于维修以外,后期设计的衍生型号,包括EPG装甲工兵车等都直接使用了一样的包。
火炮在52倍口径的120滑膛炮,估计CN120的穿深好像是2000米距离640毫米(120L52的发射的贫铀弹芯的APFSDS,2000米处穿深640mmRHA),如果这个数据成立的线打二期弹好一些。二轴陀螺仪和上面提到的BMS同步,号称50km时速击中4000米。可能处于L44--L55之间的水平。实弹除了北约120通用弹药以外,还有APFSDS F1A,120 HEAT-MP F1高爆穿甲弹,120 HE F1高爆榴弹。
能够搞出较好装甲却防护缩水,正面是所谓的模块化布置,外层是一圈放矿泉水的格子,和米妖的TUSK一样有城市战套件,叫做AZUR。
具体如下图(此图的首上结构有问题,设计上主迎弹面是首下,首上大倾斜角的单层钢板。但搜索引擎姑且只找到这个图,有时间我再找找)
首上平均los为600,炮塔正向los厚度仅为625mm,侧面以30度入射时能到650mm,右面的情况复杂一点,最前面挂了个300mm的附加模块,等效可能在460-475mm。
>
侧面算是段式设计,中间以活动组件连结,侧裙下段装有可抑制飞尘的橡胶板,保护范围几达承载轮中心。在每侧八块侧裙组件中,前三块为复合装甲,后五块则是一般均质钢板。
对于法国这种暴打非洲黑朋友、海外干涉作战的选手来说,版本答案是对全向抗破能力的需求大于正面/航向角抗穿。最新的勒克莱尔XLR套件的防护改进方案揭示了这一点:
主要以增加车体两侧模块化装甲盒为主,后部增加防RPG的格栅网,炮塔防御相比S21几乎没动,也就是维持在一个600-700mmKE的水平,应对国际军火市场比较烂大街的3BM42,更好的DM43乃至3BM48和125-2/3期弹没有任何问题,法国需要面对的对手通常也拿不到更好的炮和弹。
这里需要纠正一个点,一般认为勒克莱尔左右20度航向角防护在430mmKE左右,但这只代表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型车的水平,到1993年瑞典竞标时,勒克莱尔的正面防护(炮塔左右20度航向角)比例50%拐点就定在600mmKE了,97年希腊竞标的评估则是好于英国人拿出来的挑挑2。最新版的S21批次勒克莱尔已经增重到了63吨,从曾经的“西方最轻量级主战坦克”无可救药地变成了肥仔。
当然,炮盾大块400mmKE弱区就比较令人蚌埠住了,这是一个应付125-1期弹、105-2期弹和3BM42都相当尴尬的防护。不过据称法国人升级了这个弱区到600mmKE,缺乏进一步证据,我姑且这么说,您姑且这么听。
勒克莱尔的炮盾防护差,但是航向角防护和二次效应防护很好,弹药有专门隔间存放,据称坦克被击穿不影响坦克进行反击工作。单看正面防护图,也没有任何一个乘员的主要身体投影坐在炮盾弱区后面。
勒克莱尔-阿联酋版还存在一种携带德制ERA的阿联酋改进型,由德国诺贝尔公司制造的CLARA爆炸反应装甲——即“复合轻型适应性反应装甲”,根据专利描述,该装甲可能使用玻璃纤维、碳纤维、芳纶纤维、陶瓷纤维和/或 PBO(聚苯并双恶唑二亚苯基)纤维。纤维也可以相互结合或与由前述材料制成的颗粒结合。由防弹织物(例如凯夫拉尔纤维)制成的二级板也可以结合到装甲模块中。
该装甲模块可以提供对RPG和ATGM弹头的抗破能力,具备一定的抗穿能力,抗串联能力属于一个未知数。阿联酋这批ERA使用的是超大型装甲模块,意味着单个大模块可能集成了多个ERA小模块,对车体航向角和正侧面都提供了相当高的防护能力。
勒克莱尔非常重视坦克红外隐身,其采用的V8X-1500 Hyperbar发动机的排气温度据称在任何情况下不大于370℃。
总体来讲这车升级潜力不错,但是CN120-26/52这门炮的穿甲弹缺乏进一步改进,目前维持在一个和大头菜10不相上下大哥不笑二哥的水准,但打黑叔叔毕竟也够了。信息化什么的就不锐评了,法军在提出由兵种建向功能建军以及“蝎子”计划后,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空前,强调把自身的战斗节奏加快到对手跟不上,同时进行侦察、火力准备、冲击等多个任务,以此赢得胜利。
本来还等着 枪骑兵炮塔架 来填这个坑。结果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这段往事。 干脆我自己尝试这来填一下这个坑。我本来对于坦克也没什么知识储备。只是觉得单纯的想填这个坟。 所以阅读了一些材料,写了这个,更深度的问题,大家问我我也不知道了。
Leclerc 和很多法系武器一样,处处体现这法国独特理解方式和行事方法。
Leclerc 的设计思想是 在防御性能上防水。这样能够获得额外的马力重量比,来达到机动性能的优势。 利用这种优势来闪避炮火,或者抢占有利位置。和大多数坦克用V12发动机不同,leclerc用的是一台 8 缸发动机,依靠超强的增压,来达到1500HP。 同时因为重量是西方坦克中最轻的,所以提速非常快。 实际到了公路上跑出了80KM的速度。再快点就要被交警罚款了。 这个发动机如此强大,得易于独特的增压器。这个增压器能够提供超过平均水准的进气压力,也可以在主发动机关闭的时候,作为辅助动力系统。这个装置似乎也能够帮助解决,turbo lag 涡轮迟滞现象。
Leclerc 的火炮是北约标配的120MM滑膛。52倍的,不如最新的L2 和 靠贫铀弹开挂的M1A2。能够和汉斯和MD通用弹药,这样即使法国投降,坦克也能够发挥余热。独特之处体现在,leclerc整个炮塔都是围绕这那们装弹机设计的。结果是leclerc每分钟能够装弹12发。
火控水平和牛牛差不多,宣称能够在50KM的速度下,击中四千米外的目标。leclerc 也非常强调信息化的水平,和战场感知能力。 应该说实在电子设备上花费不菲。 能够同时分析多方面的威胁,还能够多车联网,作战?
防护,缩水到惨不忍睹。设计目标是400均质。不过英勇抵抗也不是法军的传统,所以这点估计他们也不在乎。法国人还很作死的拒绝了乔巴母。他们认为乔巴母不够均衡,太过于针对脱穿? 自己开发了一套复合材料,模块化的装甲,方便更换。其他的问题就交给主动防护去解决。leclerc装备有和窗帘类似的主动红外。 还有反步兵的榴弹。 和M1A2一样,也有自己定制的城市作战套装。
Leclerc使用的战术,应该更加类似于轻坦 对 MBT。 打完就跑,越快越好是最好的。 设计之初就是没打算玩钢铁洪流的。反正法国的地理位置,毛子的钢铁洪流来了,前面有汉斯顶着。等到汉斯被解放的时候,美国人也到了所以没法国什么事。
如果我是坦克兵,我想我还是更愿意坐在Type99, M1A2 或者L2A7 里面。(这里经人提示,挑战者2,防护更佳) 因为leclerc 的防护,实在是太。。。。 我并不认同这种设计思路。坦克诞生之初就是攻防兼备的武器。 leclerc 的防御,削尖太多了。 坦克拼机动性,50吨重的铁坨坨,机动性能好过导弹?